政研室赴部分学院调研本科“小学期”制改革

发布者:发布时间:2024-10-24浏览次数:13


为深入了解工学类、农学类、医药类、文科类等各类型学院对“小学期”制的接受程度,进一步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,930-1023日,学校政研室领导带队分赴机械电气工程学院、农学院、药学院、文学艺术学院四个学院开展初步摸底调研。各学院主管教学、学生工作的院领导和中层干部等参加了调研会议。

调研结果显示,机械电气工程学院、农学院、药学院三个学院对小学期制改革总体持支持态度,认为利大于弊。文学艺术学院因其专业课程需要较长的教学和实践时间,实行小学期制的难度较大。该学院表示,将根据自身特点进一步研究小学期制的可行性。

各学院普遍反映,当前本科生的课程安排存在课程繁杂、学生忙于应付学习、缺乏时间消化吸收等问题,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。同时,专业课程与通识必修、社会实践等课程穿插安排,导致学生面对多任务处理,影响了学习热情和效率。

与会人员认为,小学期制改革可能带来以下好处:一是将专业核心课程与通识必修课程在时间上错开,使学生能够更加集中、系统地学习,提高学习效率;二是以小学期制为契机,借鉴内地高校的先进经验,结合学校自身特色,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;三是丰富教学形式,增强线上线下结合、教学自学结合的力度,提升教学效果,避免填鸭式教学。

此外,各学院强调,小学期制改革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院的实际情况,实行“一院一策”。由于各类型学科在课程类型、实践占比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,学校应给予学院一定的自主权,避免“一刀切”模式。

调研中也指出了小学期制改革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困难。首先,是否实行小学期制改革需要前期开展充分调研,全面衡量利弊;其次,学校需进行通盘考虑和顶层设计,明确小学期制的整体设置;最后,改革涉及多个部门的协作,实际操作中可能面临课程设计、排课、师资配置等多方面的挑战。

此次调研为学校是否推进小学期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。下一步,学校将继续深入调研,结合国内高校的先进经验和自身实际,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,进一步优化本科生培养模式,助力学生全面发展。

文:吴超  图:刘青广